徐达:《Cell Reports》—— 达千里,徐行之
日期:2022-06-09 浏览:5723次
背景介绍:
胆固醇作为哺乳动物细胞质膜的主要成分,在维持膜流动性、稳定性以及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D等代谢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细胞内多余的胆固醇可以通过逆向胆固醇运输(RCT)途径从外周组织细胞转移到肝脏。当RCT功能异常时,胞内的胆固醇会过度累积,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即目前全球第一的致死疾病。ABCG1作为RCT途径中负责向胞外转运胆固醇的关键膜蛋白,其功能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重大疾病具有高度相关性。
我院陈宇星教授和周丛照教授课题组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分辨率约为3.3Å的人类胆固醇外排转运蛋白ABCG1与底物胆固醇、ATP及鞘磷脂分子复合物三维结构。基于结构开展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揭示了胆固醇经由ABCG1跨膜外排的分子机制,发现胆固醇接收器和膜上鞘磷脂分子是外排活性所必需的。相关研究成果以“Structure and Transport Mechanism of the Human Cholesterol Transporter ABCG1”为题于2022年1月25日在线发表在《Cell Reports》上,徐达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近期我们对第一作者徐达师兄做了访谈,请他谈一谈读研究生的过程。
读研前
是什么让你决定读研的?
徐达:一方面,我在读本科的时候,觉得当时在大学所学到的知识还不足够支持我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更长足的发展,我觉得需要通过读博来更进一步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另一方面,我的家庭也非常支持我继续读研究生,在专业的道路上继续完善自己。
如何选择导师和具体研究方向的?
徐达:实际上在读本科的时候,我就对生物物理学和细胞生物学这两个方向非常感兴趣。在我参加了科大的夏令营之后,对这两个学科也有了一些相对更为深刻的认识。特别是聆听了各位老师的报告之后,我觉得生物化学以及结构生物学属于非常直接、非常精细的研究领域,对我的吸引力很大,所以最终选择了陈宇星老师实验室。至于具体的研究方向,实际上当时我并没有做太多的思考,因为我知道科大的整体科研水平是非常高的,我没有必要在这方面有过多的担心。
读研中
面临转博时,当时是如何抉择的?
徐达: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其实比较特殊。首先我和我的妻子(当时还是未婚妻)选择一起来科大的时候,就已经做好读博的打算,如果有机会就去读博。当然后来也是比较幸运,在研究生一年级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俩同时获得了提前转博的机会,于是就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读下去。
在博士科研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徐达: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攻读博士学位或者说在科研的道路上,个人最大的障碍往往出现在你做选择的时候。当你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各种各样复杂的因素而忘记自己做事的初衷。这样的话你就会犹豫不决,甚至开始质疑自己,那么这个时候你的一些判断往往是不够理智的。所以我认为对于一个博士研究生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比如说你对课题有一个预设的期望,那么为了达到你所预设的这样一个目标,你就应该全心全意地花时间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而不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去质疑自己的能力,去质疑自己最初的选择。我从来都认为,在做科学研究的时候,我们遇到的都是一些在过去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里没有人去解决的一些问题,所以困难是难以避免甚至是理所应当的,我们完全没必要去质疑自己的能力,而是应该不断地去学习、去总结、去进步,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这也是读博的一个重要意义。
面对障碍如何调节心理压力?
徐达:对于这个问题,就像我刚刚所说的,当你坚定了信念之后,你心理上的压力往往就没有那么大,因为你心里很清楚,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科研理想,或者说去解决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就拿我自己来说,作为一个以结构生物学为重要研究手段的研究生,我研究生一年级整整一年时间都跟着师兄在做分子克隆,我甚至从来没有纯化过蛋白。我想这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实际上当时我并没有过度的焦虑自己的进度是不是太慢,一方面,仅仅做分子克隆一块,你就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另一方面,你做实验并不耽误你向其他同学学习更多的实验技能。更何况,实验技能固然重要,但是科学思维和实验逻辑才是更值得去锻炼的。
当我遇到了很多困难或者说所谓不顺利的事情的时候,我通常会选择去健身,去唱歌或者是去找一些好吃的。我是一个非常好吃的人,所以我愿意在闲余时间出去走一走,转一转,去试一试早就种草的店,好好放纵一下。
如何平衡生活与科研?
徐达:实际上我这个人是比较懒的,我可能没有像大部分同学那么的勤奋,那么的废寝忘食。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睡眠的人,所以当我感觉到工作很累的时候,我会选择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寝室休息。当然我也会在自己感觉状态很好的时候,去合理安排较多工作来更高效地推进实验进度。我觉得大家作为研究生,都是成年人,完全有能力去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来实现这样一个平衡,完全没必要过度地追求绝对的工作时间。因为读研的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是你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逐渐完善自我,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或许实验是永远做不完的,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自己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获得了什么,而不是今天做了几个PCR,接了几皿细胞,纯化了几个蛋白。
另一方面,我觉得科研上的一些不顺利难免会给大家带来一些负面的情绪,但这些负面的情绪不应该牵扯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当你的生活和工作相互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那我觉得你应该停下来去好好地想一想。因为没有什么事是解决不了的,你不能因为某一件事的不理想结果,影响了其他更多更重要的事。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在处理事情的方式上就是失败的。
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当自己的实验不够顺利的时候,或许可以去放松放松,感受一下生活的美好!比如说像我所说的去锻炼,去校园里走一走,去吃一些自己喜欢的食品等。
您觉得与导师应该是一种怎样的相处模式,如何更高效的沟通?
徐达:其实在我读博的过程中,我对一个词的体会是越来越深刻的,那就是“亦师亦友”。我相信大多数的同学对自己的导师的情感,或者说是态度,其实更多的是“敬畏”。但是,现在的我回头再看,我个人觉得老师是无私的,我们应该“敬”,但绝没有必要“畏”。因为你和你的导师是没有所谓的利益关系的,他只是因为你是他的学生而去倾囊相授他的学识;当你陷入了窘境的时候,他会以他的经验来告诉你他作为过来人的一些想法,帮助你战胜困难;甚至在你心情低落的时候鼓励你、安慰你。他更像是一位有着更多人生经验的朋友,而不是一个不通情达理的上司。我觉得当你想清楚这样一个事实以后,所谓的师生之间的隔阂就不复存在。当然在和导师进行沟通的时候,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他在这个领域有着比我们更丰富的经验,所以我们尽可能不要因为一些过于低级的问题而浪费他们的时间。在你主动找导师沟通之前,最好做一些准备,比如说去进行更多的文献阅读,整理一下你有哪些问题和不足,你自己有哪些想法等等,这样和导师探讨或解决问题会更加的高效。
与实验室的同级或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应该如何相处,提供或获得过哪些帮助?
徐达:这个问题我觉得我还没有资格去回答,我没有资格去告诉任何人应该怎么和别人相处。我只能说我非常幸运,能够加入陈老师、周老师的实验室,因为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大环境当中,所有的同学老师大家相处的都非常融洽。在刚进入实验室的时候,我学到的第一个理念就是共享。在这个实验室当中,大家不分你我,平时使用的试剂、耗材、包括实验中的一些操作细节,大家都是去共同分享的。我觉得这一点非常的重要,这不仅仅能够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更快地进步。
如果真的要问我,提供或者获得过哪些帮助,我想说在我读博的这五年时间当中,每一天都在接受他人的帮助,每一天我也都在帮助他人,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实验室的相处之道。来到我们实验室你会发现,大家每天都在讨论,甚至是激烈的讨论。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享受讨论的过程,因为这能够锻炼你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能够更高效地发现实验设计或者操作中的一些不合理之处,通过讨论可以快速的让自己或者是他人进步。
读研后
找工作还是继续深造是如何选择的?
徐达:目前我已经申请到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博士后职位,可能近期就要离开祖国,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途。那么对于我个人而言,做这个决定主要是希望能够开阔一下自己的眼界。
在申请出国过程中哪个阶段你觉得难度最大/最有挑战性?为什么?
徐达:因为我出国的目的是想去拓宽一下自己的视野,所以我在专业选择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一个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的研究背景,转向了一个比较偏应用的研究方向。所以对我个人而言,在这个过程当中最难最具挑战性的一点就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地了解和学习一个不太熟悉的研究领域,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和调研,并且整理出一些自己的想法,来和有着完全不同研究背景的老师和同学进行比较有深度的交流和沟通。当然我很欣慰自己做到了。
读研经历中有没有最想感谢的人或触动最大的事?
徐达:最想感谢的,我想可能不是某个具体的人。我最想感谢的是在过去的这些年中对我非常关心非常帮助的每一个人:我的导师陈宇星教授和周丛照教授,509-515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房间号-编者)的所有老师和同学,我妻子和她所在实验室的老师同学,孙林峰老师和sun lab的各位老师同学,以及其他给予我帮助的人。
如果要说触动最大的一件事,应该是发生在2017年的暑假。我记得特别清楚,是8月8号。当时我和家人在九寨沟旅游,我们刚到达九寨沟景区,就发生了7.0级的地震,而我们当时就处在震中的位置。地震时我们被困在一个山沟沟里,周围一片狼藉,说实话心里非常绝望,不知道能不能活着走出去。那个晚上,我反反复复想了很多,最后想明白了两件事,第一,一定要珍惜爱你的人,第二,一定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我想也是从那以后,我变得更加珍惜身边的人,也更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
对还在读研或者即将读研的师弟师妹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或祝福?
徐达:我想应该有四个建议吧。
第一个,就是一定要树立对自己的信心。大家既然能够到科大这样一所高等学府来进行深造,那么就要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信心。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未知的问题,我们谁都不敢保证自己100%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我们很难告诉他人什么是一定能够成功的,但是我们往往能够通过过去的经验来告诉大家哪些是会失败的。所以永远不要拒绝失败,不要畏惧失败,因为失败是你取得成功的必经之路。
第二点,就是善于利用科大为你提供的资源,一方面是优越的硬件条件,包括图书馆、各种文献数据库、完善的实验设备等,另一方面是软资源,科大有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当你遇到任何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除了查阅资料文献,你还应该想到的是去请教你身边的同学和老师,他们往往会给出非常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法,或者是一些启示。永远不要因为自己不懂而羞愧,你不去问的话永远都不会懂。
第三点,我的个人感悟,越觉得困难,越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往往就是你进步得越快的时候。举我自己的例子,我个人其实比较幸运,在三年级的时候发了一篇《Cell Research》。当时和师兄一起写文章,又和两位导师一块改文章,自己觉得挑战非常大。因为文章不仅仅是简单实验结果的堆砌,更需要缜密的逻辑加持,做到环环相扣。但也正是这难熬的几个月,让我完成了一次蜕变,我觉得这是对自己思维能力的一次很好的锻炼,这也让我在后来独立的工作当中不那么狼狈。
第四点,就是珍惜自己读研的这短暂的五六年时间,珍惜周围善待你的每一个人。因为临近毕业的时候,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和我一样,觉得过去的这几年时间过得飞快,还想和实验室可爱的家人们再多一些欢笑,有很多的实验上的细节可以做得更好,但却没有了时间。所以,请善待身边的人,珍惜手中的事。
供稿:生命科学学院结构生物学研究生党支部
采访、稿件撰写:李竞 王方方